主內容首部

網上投資指南

04/07/2023
投資於知識之中,回報最豐盛。 - 班哲文‧富蘭克林
男士指著顯示數字「101」的螢幕插圖,其他為與銀行有關的圖像,如計算機、一堆金幣、公事包及環繞著男士和螢幕的指南針

為何學習投資如此重要?

  •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令投資市場大幅波動,但有些投資者仍有出色表現
  • 要投資組合表現突出,靠的並非運氣,而是充分的投資知識、合適的投資工具以及適當的投資策略
  • 讓滙豐告訴您成功投資的秘訣,助你達致理財目標

 

7天投資速成班

克服您對投資的忐忑心理

每天收到一堂投資課

一周內幫你做好投資準備

成功投資五部曲

第一部曲

保守、平衡、進取 您是哪一種?

在投資理財的道路上,踏出正確的第一步相當重要。五部曲之首,便是衡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挑選適合自身需要的資產配置。

投資路上,各人取態都不同,有些投資者不太願意承受風險及投資損失,即使有機會取得較高的潛在回報也不為所動;有些投資者願意承擔一定程度的風險,以取得一定的投資回報,但希望避免大幅波動;也有些投資者願意承擔較高風險,以換取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回報。

如何得知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可先以投資年期來判斷。簡單而言,投資年期越長,可以承受的風險便越高。原因是投資期越長的話,便越能夠渡過完整的市場週期,避免受短期波動所牽引。舉個例,初出來投身社會的年輕人,由於離退休年紀尚遠,可以承受的風險會較高。

相反,投資年期越短,可承受的風險普遍越低。假設您於明年便踏入退休的階段,從此不再有恆常性收入,若投資突然大跌,已沒有足夠的時間收復失地,因此風險承受能力便較低。

另外,投資風險承受能力也關乎到不同的人生大計,投資前不妨先問問自己,是否要為子女的教育經費做好準備?短期內有沒有置業計劃?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我們的流動資金需要。畢竟在任何情況之下,我們都需要保留一定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第二部曲

平衡風險與回報 開啟長線投資之匙

倘若世上有一種投資工具,表現長期名列前茅,投資者只要長期持有便能夠安寢無憂,豈不完美?但事實是經濟週期有盛有衰,市場情況變化莫測,即使是投資專家,亦難以準確預測各種資產類別的表現。

參考歷史數據,在不同投資週期中,不同資產的表現可以有天淵之別,就如在2017年表現最優異的資產,到2018年幾乎敬陪末席,證明了沒有一種單一資產能成為長勝將軍。

因此,投資者應要避免將所有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裡,適當地將資產配置在不同地域、不同屬性的投資工具,有助分散投資組合風險,並於不同市況中捕捉投資機遇,爭取穩定的中長線回報。

如要充份發揮分散風險的優勢,投資組合所包含的資產,有必要能夠互補長短,即使面對同一宏觀形勢,也會有不同的反應,例如市場上的不利因素,令某一種資產急挫,但對另一資產的影響卻可能微不足道,在投資世界裡,它們會被稱之為低相關性的資產。透過配置相關性較低的資產類別,投資者便能夠更有效地平衡組合的風險與回報。

第三部曲

選定合適路線 追求投資目標

當認清自己的投資目標之後,便可以按着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將資金分配到不同的資產類別,從而建構完整的投資組合。簡單來說,資產配置就是將股票、債券和其他投資工具,放進一個籃子當中,不過各類投資工具有着不同的風險與回報特性,所以資產配置從來都不是簡單任務。

一般來說,回報潛力越高的資產類別,潛在風險也越高。

願意承擔較高風險的基金投資者,其投資組合傾向配置較高比重的股票基金;能夠承擔一定程度風險來爭取投資回報、但又希望避免大幅波動的投資者,在投資配置上的比例會較為平均。至於取態相對保守的投資者,可考慮偏重於風險較低的債券基金。

第四部曲

投資如身體 健康要勤「睇」

經過深思熟慮建構出來的投資組合,一般能夠按設定的風險程度,助投資者逐步邁向理財目標。然而,市場情況隨時間而變化,宏觀經濟和金融事件可以廣泛地影響投資市場。各行各業的基本因素改變,亦會為組合內各種資產類別,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例如各地央行會因應經濟情況調節貨幣政策,當利率走勢改變時,不同資產如股票、債券、外幣,以及房地產價格均會受到不同的影響。當經濟環境和市場情況變得不同,之前預期可以表現優異的資產,很有可能在之後落後大市,反之亦然。

因此,隨着市場情況轉變或時間過去,定期檢視自己的投資計劃,並評估組合表現非常重要。如果透過基金投資,除了檢視基金的絕對表現外,更要了解基金相對基準指標的表現,以及與同類型基金表現比較如何。

正如身體檢查一樣,只有定期進行評估,才能清楚投資組合的狀況是否健康,有能力達到預期中的表現

第五部曲

勿忘初衷 重置組合比例

在投資路上,很多人都知道資產配置的重要性。但持續地維持組合的結構同樣重要,投資者卻往往忽略這一點,導致投資組合無法實現長期目標。

隨着市場變化,組合內資產的比重,會因價格漲跌而有所變動。例如在股票牛市時,由於組合內股票基金的價格上升,令其帳面價值增加,倘若組合內其他配置的價格,期內維持平穩或下跌,股票基金佔整體組合的比重便會增加,令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水平改變,開始偏離投資者原先的承受能力。

長此下去,各類資產的比例可能會此消彼長,削弱組合的平衡,並影響其達至長期目標的能力。

因此,定期把投資組合中各資產類別的比重,還原至最初擬定的比例,也是長線投資的成功關鍵。重整投資組合時,有可能需要沽出升值的資產部份,或沽出組合的一定比例,同時額外買入貶值的資產。只要定期調整組合比例,便能將風險水平與投資目標重新配合,邁向理財目標。

資料來源﹕滙豐環球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投資組合管理

載入中

投資產品知識

載入中

管理投資波動

還未持有滙豐投資戶口?6個步驟簡單開戶
只需港幣100元,即可開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