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顶部
一个女士正在使用智能手机;图像用于人到中年,最易中什么诈骗陷阱。

人到中年,最易中什么诈骗陷阱?

某晚在看电视的时候,您的电话突然响起。您拿起手机一看,是一个“+852”开头的号码来电。

电话里的人自称政府机构职员,说得出您的姓氏,还说:“我们怀疑您洗黑钱。您必须马上提供个人、银行账户及密码资料,让我们彻底调查。”您惊慌失措,越听越觉得对方有道理,政府的人总不会不可信吧?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您会将账户和密码资料全部交出,还是先冷静下来,再三向机构或银行确认来电者的身份,再向银行确认您的账户和资金有没有被动用?

中年人最容易中电骗陷阱

收到诈骗电话,其实您绝不“孤单”。如果您真的在恐慌之下交出个人资料,那您就可能已堕入骗局。

根据我们最新的调查指出1 参考脚注 1,超过80%香港人曾经成为诈骗目标,26%堕入骗案,平均损失港币3,800 元。当中10%受访者掉进电骗陷阱,平均损失超过港币1,000 元。而诈骗电话和假冒官员,更是港人最常遇到的骗案。

调查也反映,X世代(40-55岁)倾向服从权威人物,在电子支付、网上情缘、身份盗窃、冒充官员、求职骗案及诈骗电话六大常见骗案中,比较容易坠进冒充官员和电话骗案陷阱。

“我才不会上当”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但这样想,其实会不会忽视了假冒来电的危险?您可能认为自己才不会像那10%受害人一样,这么容易就将有资料双手奉上。但您以为只是“协助调查”,提供全名和出生日期就没问题?

骗徒是捉弄人心的高手,即使您一开始拒绝他们的要求,他们仍然会威逼利诱,要您透露更多敏感资料来“验证身份”。到您发现自己说得太多时,可能已经太迟。

况且,您对自己的资料和身份安全真的从来没有疏忽大意吗?只要公开、透露或提供过个人资料,就会留下数码足迹,让骗徒用“社交工程”的技俩乘虚而入。想知道到底什么是“社交工程”?您可以怎样防范?看看我们“如何防范‘社交工程’诈骗”,了解保护自己的方法。

防范电骗提示

要进一步保障自己,记得做好以下措施,让骗徒无法可施。
  • 切勿向陌生人提供敏感资料:
    例如银行登录资料及一次性密码 (OTP),透露这些资料可令遭受财务损失的机会分别上升超过2倍及1.5倍
  • 留心来电号码:
    “+”号表示号码属境外来电,若同时显示“852”香港区号,极有可能是伪冒号码电话骗案
  • 主动向机构或银行核实来电者身份:
    电邮、致电或前往官方网站等多渠道确认对方身份
  • 避免在社交媒体分享太多个人信息:
    日常生活分享得越多,骗徒掌握得越多,更可以用来编造故事来接近您
  • 采用双重认证:
    在设备激活双重认证或生物认证功能,加强保障

骗徒善于玩弄您的心理,捏造事实引您上当,接到可疑来电,记得保持冷静,立即挂线。想知道其他年龄层最容易中什么陷阱,帮身边的人保护自己?

如果怀疑已经遇上诈骗,请即时向我们举报

1 汇丰于2020 年8月和9月期间进行调查,访问800名18-55岁的受访者,按照香港人口普查数据,反映香港人口的年龄和性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