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內容首部

永續發展的重要性:生物多樣性與健康

2023年6月7日

生物多樣性的下降正在對人類的身心健康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其與災害風險、疾病、營養、藥物、空氣與水品質之間的關聯已逐漸受到重視。

在本期的#WhyESGMatters中,我們將探討生物多樣性水平的下降如何對人類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並檢視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其各締約方在恢復生態平衡方面提供的支援。

生物多樣性是指在某一個地區存在的所有不同種類的生命,以及它們如何與生態系統相互影響 —— 即構成自然世界中的各種動物、植物、真菌,甚至像細菌這樣的微生物。每一物種和生物都在生態系統中相互合作,猶如一個精密複雜的網,共同維持著生態平衡並為各種生命提供支援。生物多樣性提供了人類所需的食物、潔淨的水、藥物與住所等資源[@biodiversity-and-health-1],對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

你知道嗎?

資料來源:《潔淨用水》,Our World in Data,2019 年;糧食及農業組織、政府間土壤專家小組、全球土壤生物多樣性倡議、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及歐洲聯盟委員會。2020 年。《土壤生物多樣性的知識狀況——現狀、挑戰和潛力》,生物多樣性公約;《甚麼是海洋和海岸帶生物多樣性?》,2022 年,同上。《新自然經濟報告(二)》、《自然與商業的未來》,世界經濟論壇,2022 年

1. 意識日漸增強

生物多樣性與健康相互關聯

生物多樣性在支持生態系統與提供生態系統服務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提供食物、潔淨空氣、藥物、減少自然災害風險及精神價值等基本服務,對人類群體的心理與身體健康具有根本性的影響。

這一點已逐漸在國際政府間與地方政府組織中得到認可。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一體」方法(見下文)得到了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國、世界銀行及生物多樣性公約等多方的支持。

「健康一體」方法旨在透過了解生態系統、人與所有生物之間的基本關聯,實現最佳健康結果。該方法彙集了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加強協作與資料共用,以應對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共同因素(圖 1),並整合了預防與檢測健康風險的方法。這過渡期的關鍵要素包括:保護與恢復生態系統、促進安全(和合法)使用野生動物、可持續農業、健康城市與可持續消費[@biodiversity-and-health-2]。

雖然生物多樣性對人類健康具有根本作用,但各種人類活動(圖 1)導致生物多樣性水平持續下降,從而妨礙了關鍵生態系統服務的提供,並常常對人類健康與身心靈健康產生負面影響。2015 年,生物多樣性公約與世界衛生組織開展了合作,就生物多樣性與健康之間的關聯、生物多樣性喪失對健康構成的風險以及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審查[@biodiversity-and-health-3]。我們將在下一節深入探討這些方面的內容。

2. 生物多樣性與健康

生物多樣性喪失在多方面對我們的社會健康與生活品質構成了風險,我們將從以下幾點進行討論。

生物多樣性透過調控養分循環、土壤侵蝕、污染與水質淨化,為水資源系統提供支撐。儘管潔淨用水對人類健康至為重要,但耗水產業(如農業、紡織業與建築業)以及採礦活動往往會污染水源,從而使淡水與山地生態系統面臨風險。全球大約有 22 億人無法獲得經過安全處理的飲用水與衛生服務[@biodiversity-and-health-4]。據估計,於 2017 年因不安全水源造成的死亡人數達 120 萬人[@biodiversity-and-health-5],並且對婦女、兒童與發展落後地區的影響最為顯著。

空氣

清潔的空氣對健康至為重要,但 2012 年空氣污染導致的死亡人數高達約 700 萬,而哮喘與慢性肺部疾病的患病率也越來越高。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可以直接消除空氣污染及改變氣象模式,從而改善空氣品質。

食物與營養

農業與食品行業在提供健康的飲食及營養方面發揮著根本作用。然而,農業依賴生物多樣性來獲得養分循環、水調節、授粉與害蟲控制等服務,這些服務為地面作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援。過去 50 年來,農業生產力取得了顯著的提升。如今,地球上大約有 50% 的陸地被用於農業[@biodiversity-and-health-6],但全球仍然普遍面臨食品安全與營養不良問題。現代農業方法依賴於合成肥料,可能會破壞生態系統並增加這些產物系統的脆弱性,從而無法為人類健康提供可靠及營養豐富的食物來源 [@biodiversity-and-health-7]。

藥物

現今的許多感染與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透過藥物得以治療,而這些藥物的出現要歸功於生物多樣性。天然藥物(尤其是抗生素)的發現為醫療保健領域的突破作出了重大貢獻。然而,由於許多物種瀕臨滅絕,我們面臨著失去潛在藥物資源的風險,這可能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長遠影響。

疾病與微生物多樣性

人類依靠體內的微生物多樣性來調節身體系統。人類微生物群落中微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可能是由於人與自然環境的接觸減少而導致;而這與過敏性疾病、哮喘及克羅恩病等全球性的多種非傳染性疾病存在關聯。

病原體及傳染病同樣也與生物多樣性有關。人類活動的侵入與生態系統的破壞會增加人畜共患疾病(從動物傳播至人類的傳染病)的情況出現及傳播的風險[@biodiversity-and-health-8]。新冠疫情不僅凸顯了天然棲息地所面臨的壓力與疾病暴發的風險,更引起了人們對藥物可及性等全與球衛生不平等問題的關注。

身體、精神與文化層面的健康

生物多樣性是許多文化與傳統的重要組成要素,接觸自然環境從根本上有助於增強身心健康。然而,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地區居住人口的增加,我們正在剝奪自己享受大自然所提供的生理與心理惠益的機會。

適應氣候變化

鑑於食物生產受損、疾病傳播、空氣品質下降、熱壓力與自然災害等因素,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預計將會加劇。考慮到人口變化及其對生物多樣性與整體環境的影響,實行可持續消費及生產尤為重要。而實現轉型的關鍵在於行為上的改變,以保護生物多樣性、人類健康以及兩者之間複雜的關聯。生物多樣性也有助於恢復生態系統,提供必要的資源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增強對氣候災害的抵禦能力。

3. 全球焦點

由於生物多樣性對於能夠影響健康的各行業(包括醫藥、生物化學、生物技術、旅遊業與農業)而言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其所帶來的健康惠益有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特別是目標 3—— 促進「良好健康與身心健康」。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包括城市綠地與再生農業實踐) ,有助於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存。

生物多樣性公約行動

生物多樣性公約致力於提高人們對健康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相互關聯的意識,以竭力保護生物多樣性。2010 年 10 月舉行的第十次締約方大會( COP10 )通過了《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 2011-2020 年) 》,其中包括 20 個「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這些目標旨在解決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的問題,並促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使用。

《愛知目標 14》明確關注對健康、生計與生活品質作出貢獻的生態系統服務,而《生物多樣性公約》也指出所有目標都與健康與生活品質存在潛在關聯。第十二次締約方大會(COP12 , 2014 年)與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 COP13 , 2016 年)進一步強調了對生物多樣性與健康關聯的支持,並呼籲生物多樣性公約、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組織增進合作,以加強該計劃的實行性。

在新冠疫情危機席捲全球之後,生物多樣性公約制定了《生物多樣性和健康全球行動計劃》草案。該計劃旨在支持締約方實施包容生物多樣性的「健康一體」方法,並鼓勵締約方將生物多樣性和健康的關聯納入國家政策。

在去年蒙特利爾召開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 COP15 )中,新推出了一份至 2030 年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這一框架涵蓋保護、可持續使用、可及性與惠益分享以及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五個主要因素 —— 陸地與海洋使用方式的變化、對生物的開發使用、氣候變化、污染和外來物種入侵。

4. 結論

人類的健康與地球的健康緊密關聯。而健康的生態系統需要透過多種生物相互作用來提供生態系統服務。為了推動「健康一體」方法的實施,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為人類與自然提供支持。投資者應當意識到,生物多樣性在人類健康與身心健康方面發揮的作用正在日益受到重視,並應進行相應的資產配置,以把握這主題投資可能帶來的機遇。 

相關資訊

${a-hawkish-pause:editorialBodyShortDescription}
${chinas-evolving-energy-mix:editorialBodyShortDescription}
${chinas-recovery-to-support-growth:editorialBodyShortDescription}
${tightening-bias-remains:editorialBodyShortDescription}

披露附錄

1. 本報告發布日期為 2022年11月30日。

2. 除非本報告顯示不同的日期及╱或具體的時間,否則本報告中的所有市場資料截止於 2022年11月28日。

3. 滙豐設有識別及管理與研究業務相關的潛在利益衝突的制度。滙豐分析師及其他從事研究報告準備和發布工作的人員有獨立於投資銀行業務的匯報線。研究業務與投資銀行及做市商交易業務之間設有資訊隔離牆,以確保保密資訊和(或)價格敏感性資訊可以得到妥善處理。

4. 您不可出於以下目的使用╱引用本報告中的任何資料作為參考:(i)決定貸款協議、其它融資合同或金融工具項下的應付利息,或其它應付款項,(ii)決定購買、出售、交易或贖回金融工具的價格,或金融工具的價值,和╱或(iii)測度金融工具的表現。

5. 本報告為滙豐環球研究發布的英文報告的中文翻譯版本。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滙豐(台灣)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和加拿大滙豐銀行已採取合理措施以確保譯文的準確性。如中英文版本的內容有差異,須以英文版本內容為準。

免責聲明

本文件或影片由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1號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HBAP」)編製。HBAP在香港註冊成立,為滙豐集團成員。本文件或影片由加拿大滙豐銀行(包括其一個或多個附屬機構:滙豐投資基金(加拿大)公司(下稱「滙豐基金公司」)、滙豐私人投資顧問服務(加拿大)有限公司(下稱「滙豐投資顧問公司」)、滙豐證券(加拿大)有限公司(下稱「滙豐證券公司」)的分支機構滙豐投資通、滙豐銀行(中國) 有限公司、HBAP、滙豐銀行(新加坡)有限公司、滙豐(台灣)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及滙豐金融科技服務(上海)有限責任公司(合稱「分發方」)分發及╱或提供。本文件或影片僅供一般傳閱及參考用途。

無論基於任何原因,本文件或影片所載之部分或全部內容均不得複製或進一步分發予任何人士或實體。如於某司法管轄區內分發本文件屬違法,則不得於該司法管轄區內分發本文件或影片。所有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使用本文件或影片,均屬使用者的責任,並有機會引致法律訴訟。本文件或影片只提供一般性資料,文件內所載的觀點,並不構成投資研究或出售或購入投資產品的意見或建議。本文件或影片內所載的部分陳述可能會被視為前瞻性陳述,提供目前預測或未來事件預估。相關的前瞻性陳述不保證未來表現或事件,並涉及風險及不確定性。基於多項因素,實際結果可能與相關前瞻性陳述大不相同。HBAP及分發方對更新其中的前瞻性陳述,或對提供實際結果與前瞻性陳述的預測不同的原因,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或影片並無契約效力,在任何情況下,於任何司法管轄範圍內均不應被視為促銷或建議購入或出售任何金融工具,而此等建議並不合法。當中所載內容反映滙豐環球投資委員會於編製時的觀點及意見,可能隨時變更。這些觀點未必代表滙豐投資管理目前的投資組合構成。滙豐投資管理所管理的個別投資組合主要反映個別客戶的目標、風險取向、投資期限及市場流動性。

投資價值及所得收益可升亦可跌,投資者有機會未能取回投資本金。本文件或影片所載之過去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所載之任何預測、估計及模擬均不應被視為將來表現的指標。任何涉及海外市場的投資,均有機會受到滙率兌換影響而令投資價值上升或下跌。與成熟市場相比,新興市場投資本質上涉及較高風險,而且較為波動。新興市場的經濟一般倚賴國際貿易,因此一直以來並可能繼續會受貿易壁壘、外滙管制、相對幣值控制調整及其他與其進行貿易的國家╱地區實施或協商的保護主義措施的不利影響。而此等經濟體系亦會或繼續受到其他與其進行貿易的國家╱地區的經濟狀況的負面影響。投資涉及市場風險,請細閱所有與投資相關的文件。

本文件或影片就近期經濟環境提供基本概要,僅供參考。文章或影片代表HBAP的觀點,並以HBAP的環球觀點為依據,未必與分發方的當地觀點一致。其內容並非按照旨在促進投資研究獨立性的法律規定編製,並且分發前不受任何禁止交易規定的約束。其內容不擬提供且投資者不應加以依賴以作會計、法律或稅務意見。作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應諮詢獨立的財務顧問。如選擇不諮詢財務顧問,則須審慎考慮投資產品是否適合。建議您在必要時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

有關第三方資料乃取自我們相信可靠的資料來源,我們對於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或完整性並無作出獨立查證。 因此您必須在作出投資決策前從多個資料來源求證。

關於滙豐環球投資管理(加拿大)有限公司(「滙豐投資公司」)的重要資訊

滙豐投資管理是一組公司——包括滙豐投資公司——從事投資顧問及基金管理活動,其最終控股公司為滙豐控股有限公司。滙豐環球投資管理(加拿大)有限公司為加拿大滙豐銀行的全資附屬機構,但本身為獨立法人。

關於滙豐投資基金(加拿大)有限公司(「滙豐基金公司」)的重要資訊

滙豐基金公司為滙豐互惠基金的主要分銷商,並通過滙豐環球智選投資組合服務提供滙豐互惠基金及╱或滙豐集合基金。滙豐基金公司為滙豐投資公司的附屬機構,同時也是加拿大滙豐銀行的間接附屬機構。滙豐基金公司在加拿大所有省份提供產品和服務(愛德華王子島除外)。投資互惠基金會有風險,投資前請閱讀《基金資料概覽》。

®環球智選為滙豐集團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的註冊商標。

關於滙豐私人投資顧問服務(加拿大)有限公司(「滙豐私人顧問公司」)的重要資訊

滙豐私人顧問公司為加拿大滙豐銀行的直接附屬機構,在加拿大所有省份提供服務(愛德華王子島除外)。私人顧問服務,是滙豐私人顧問公司提供的授權投資組合管理服務。參加該項服務,客戶的資產會由滙豐私人顧問公司,或其委任的投資組合經理(滙豐投資公司),投資於各種證券,包括股票、債券、互惠基金、集合基金及衍生工具等。通過滙豐私人顧問服務持有或購買的投資,其價值可能會經常變動,過去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

關於滙豐投資通的重要資訊

滙豐投資通,是滙豐證券(加拿大)有限公司(下稱「滙豐證券公司」)的分支機構,而滙豐證券公司,則為加拿大滙豐銀行的全資附屬機構,但本身是獨立法人。滙豐投資通只執行買賣指示,不會評估客戶戶口持有的資產是否合適,或客戶的交易指示或其授權人士的交易指示是否合適。客戶必須承擔投資決策及證券交易的全部責任。

此條款僅適用於滙豐(台灣)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向其客戶分發時的情況:滙豐(台灣)辦理信託業務,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及忠實義務。滙豐(台灣)不擔保信託業務之管理或運用績效,委託人或受益人應自負盈虧。

*本文件或影片為HBAP根據英文報告翻譯的譯文。HBAP 、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滙豐(台灣)商業銀行有限公司、滙豐銀行(新加坡)有限公司、加拿大滙豐銀行和滙豐金融科技服務(上海)有限責任公司已採取合理措施以確保譯文的準確性。如中英文版本的內容有差異,須以英文版本內容為準。

本文件或影片的內容未經任何香港或任何其他司法管轄區的監管機構審閱。建議您就相關投資及本文件或影片內容審慎行事。如您對本文件或影片的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向獨立人士尋求專業意見。

© 版權所有2024。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權利。

未經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任何方式(無論是電子、機械、影印、攝錄或其他方式)複製或傳送本文件或影片的任何部分或將其任何部分儲存於檢索系統內。

關於可持續投資的重要資訊

「可持續投資」包括在不同程度上考慮環境、社會、管治和╱或其他可持續發展因素(統稱為「可持續發展」因素)的投資方法或工具。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成果,我們納入此類別中的某些工具可能處於變化之中。

無法保證可持續投資的回報與在不考慮這些因素的情況下所取得的回報相近。可持續投資可能會偏離傳統的市場基準。

此外,可持續投資或可持續投資的影響(「可持續發展影響」)並無標準定義或衡量標準。可持續投資和可持續發展影響的衡量標準(a)具有高度主觀性,且(b)在行業之間和行業內部可能存在顯著差異。

滙豐可能依賴協力廠商提供商或發佈人制定和╱或報告的衡量標準。滙豐可能不會就衡量標準自行展開特定的盡職調查。不能保證:(a)投資的可持續發展影響的性質或衡量標準將符合任何特定投資者的可持續發展目標;(b)將達到可持續發展影響的指定水準或目標水準。

可持續投資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可能會有新的監管規定出台並可能因此影響投資的分類或標籤方式。一項今天被認為符合可持續發展標準的投資,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可能變得不符合此類標準。

注释